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5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国内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经历,造就了一大量具备国际水平的策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年轻人科技人才和高水平革新团队,为推行革新驱动进步策略和建设革新型国家奠定了要紧基石。
1000万,对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达成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策略目的。
428人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获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好成绩。成绩背后,活跃着无畏坚守、敢于担当的北大医学研究生群体。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事业的进步不能离开科技革新驱动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北京大学医学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医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努力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进步前沿,培养引领将来的医学人才。
1949年,国内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
70多年来,国内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巨大收获,逐步形成了具备中国特点的研究生进步模式和三级学位规范体系,基本达成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策略目的,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途。
国内博士学位授与数1996年超越韩国,2000年超越印度,2025年超越英国和日本,2025年超越德国,与国内经济体量、高等教育部门研发经费全球排名第二的位次基本匹配,在学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1000万,对国家革新进步而言,意味着要紧而坚实的基石。
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获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国内自主培养的研究生。
据介绍,2025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国内境内同意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国内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与最后博士或硕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革新驱动进步策略推行。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越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职员中超越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就。
在创业革新的年代时尚中,研究生勇于革新、敢于实践,大量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
研究生教育改变了国内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提高了国内适龄年轻人的受教育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供给了大量师资。
2025年国内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64.1%,比1990年的19.6%大幅提升。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1000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味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遍又一遍验证测试、一个螺丝一块电路板地制作样机hellip;hellip;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凡全程参与了两颗微纳卫星的研制。看着自己参与研制的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升空,感到学校搭建的革新工场不只点燃了我的卫星梦,更给了我达成梦想的力量!吴凡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哈工大探索形成的德才培育并举、科教深度融合、工场革新实践的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研究生近200名,80%的毕业生已成为航天范围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精英。
研究生教育为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备中国特点的研究生教育的道路,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地发挥常识发现和科技革新的要紧用途,服务国家革新驱动策略和经济社会进步。研究生教育还将主动应付信息年代的变革与挑战,全方位推行网络+研究生教育,推进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
展望将来,国内研究生教育将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策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